[案例库2023-05-1-221-004]翟某生等盗窃案——共同预谋并实施第一次盗窃后中途离开,对同伙的第二次盗窃行为是否 担责的认定
发布单位:       判决日期:     整理者:窦振东


   
[案例库2023-05-1-221-004]翟某生等盗窃案——共同预谋并实施第一次盗窃后中途离开,对同伙的第二次盗窃行为是否 担责的认定

关键词:刑事 盗窃罪 共同犯罪 共同预谋 二次盗窃 概括故意 参与销赃 、分赃 全部刑事责任

基本案情

被告人翟某生、杨某涛、程某喜、王某经合谋和踩点于2011年7月26日凌晨 1时许,采用翻墙、撬窗等手法,先后两次进入无锡某某公司仓库内窃得各种型号 的手机摄像头共计73750个,赃物价值共计人民币250余万元。其中,四被告人窃  得摄像头56盒(2万余只),在驾车返回途中,杨某涛因故中途下车离开,另三人待  其下车后商议返回仓库盗窃剩余摄像头,又窃得5万余只后返回苏州。事后,由杨 某涛负责联系销赃,获赃款18万余元由四被告人共同拆分。

另外,被告人程某喜于2008年3月11日,伙同他人窃得成品皮球13箱,赃物价 值人民币5720元。被告人翟某生伙同程某峰、韩某飞,经合谋于2005年11月20日 抢劫人民币2万余元。

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2年5月4日作出(2012)锡刑二初字第0006号刑事判决:1.被告人翟某生犯盗窃罪,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,剥夺政治权  利五年,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;犯抢劫罪,判处有期徒刑九年,并处罚金人民币  一万元;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十年,剥夺政治权利五年,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一万元 。2.被告人杨某涛犯盗窃罪,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,剥夺政治权利五年,并处罚金 人民币十万元。3.被告人程某喜犯盗窃罪,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,剥夺政治权利  五年,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。4.被告人王某犯盗窃罪,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,剥 夺政治权利四年,并处罚金人民币八万元。宣判后,四被告人均未提出上诉,检察 机关亦未抗诉,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。

裁判理由

法院生效裁判认为:被告人翟某生、杨某涛、程某喜、王某以非法占有为  目的,秘密窃取公私财物,数额特别巨大,四人的行为均已构成盗窃罪,系共同犯  罪;被告人翟某生还伙同他人抢劫公私财物,数额巨大,其行为已构成抢劫罪。被 告人翟某生、杨某涛、程某喜、王某系流窜作案,属有其他严重情节,酌情予以  从重处罚;被告人翟某生实施抢劫犯罪时已年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,应当减轻处  罚;被告人翟某生、杨某涛、程某喜、王某归案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,并当  庭自愿认罪,均可予以从轻处罚;涉案部分赃物已追回,且侦查机关还分别从被告 人翟某生、程某喜处追缴销赃款人民币2780元及40175元,另被告人杨某涛、王  某亲属分别代为退出销赃款人民币38100元及30000元,弥补了被害单位的部分损 失,对四被告人均可酌情从轻处罚。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清楚,证据确实充  分,指控的罪名成立。

裁判要旨

关于共同预谋并实施第一次盗窃后离开,对同伙的第二次盗窃行为是否担责 的认定。行为人与他人共同预谋进行盗窃,实施第一次盗窃后中途离开,未实  施第二次盗窃,事后参与销赃、分赃的,应对两次盗窃行为均承担刑事责任。

行为人与他人共同预谋,主观上对实施盗窃犯罪具有概括故意,尽管其中途离 开,未直接参加第二次盗窃,但两次盗窃活动均在共同故意的范围内,时间、 地点也具有连续性,第一次盗窃行为客观上为第二次盗窃行为提供了极大便利 ,两次行为具有紧密联系,且行为人事后积极参与销赃、分赃,故行为人应当 对同案被告人的第二次盗窃行为负刑事责任。

关联索引
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25条第1款、第56条第1款、第264条

一审: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(2012)锡刑二初字第0006号刑事判决 (2012年5月4日)